面對難治癌症與神經退化疾病,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在異體免疫細胞mRNA CAR-T與癌症新藥標靶外泌體藥物有突破性成果,吸引全球醫界矚目。中醫大附醫院長周德陽日前出席「 2024臺灣生技醫療論壇」,分享全球領先生醫治療平台與技術,用實例證明臺灣生技醫療產業的無限前景。
全球首位接受嵌合抗體受體細胞治療(CAR-T)的病人,是罹患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美國女孩,當時年僅6歲的她面臨疾病復發導致生命垂危,父母讓她接受新免疫療法 CAR-T臨床試驗,至今已戰勝病魔存活超過10年,每年她都會在生日當天拍下一張照片作為紀念,這段激勵人心的治療故事,也為 CAR-T療法帶來更多全球矚目焦點。
在臺灣,中醫大技轉的長聖生醫擠身CAR001全球競爭者行列,成為全球極少數開發治療實體腫瘤的異體CAR-γδT療法業者,更是全球首例在臺美兩地獲得FDA以異體HLA-G-CAR-BiTE核准進入新藥,針對惡性腦癌、乳癌、肺癌與大腸直腸癌等適應症患者。除此之外,長聖益體免疫細胞mRNA CAR-T技轉聖安生醫的癌症新藥「標靶外泌體藥物遞送平台」具備高度專一性,可降低副作用,被視為能幫助更多病人精準打擊癌細胞的新藥。
周德陽強調:「有標靶外泌體治療突破無細胞之細胞治療,是一個充滿希望的複雜真實世界。」目前全球外泌體診斷與市場從2022年的1.54億美元,預估2032年將成長至27.08億美元,10年複合增長率達34.2%,又以用在診斷與治療應用的成長幅度最為可觀。
然而觀察全球開發中的外泌體藥物現況,在ClinicalTrails.gov公布的180個外泌體相關臨床試驗,多數與檢測有估,其中有60件外泌體藥物只有18件正在執行,涵蓋骨關節、消化道、眼睛、呼吸疾病、皮膚毛髮、癌症與感染等臨床症狀,其中10個未修飾外泌體,另有8個屬於藥物搭載外泌體,目前僅有M.D. Anderson癌症中心將核酸藥物置於外泌體中。
其中最讓外界震驚的是,針對癌症開發外泌體藥物的Codiak BioSceiences公司,其外泌體結合IL-12,可靶向表現IL-12受器的免疫細胞,但如今卻因臨床試驗失敗,不得不宣告破產。周德陽分析Codiak BioSceiences被迫宣告破產失敗的關鍵在於將其直接注射在腫瘤,會有血管滲漏毒性風險,加上外泌體皆無靶頭,缺乏聚焦功能,藥品無法降低效價,導致曾是外泌體第一股的明日之星不得不申請破產保護。
反觀,中國醫藥團隊透過生物工程化設計,使HLA-G DOX外泌體被乳癌細胞吸收後,可高效率且有效攻擊癌細胞,在小老鼠實驗時,發現HLA-G DOX外泌體可在30分鐘內聚集在乳癌腫瘤處,產生最高癌細胞毒殺效果。同理,針對腦癌患者所使用的有標靶外泌體帝盟多,透過包覆TMZ與miR可有效穿透血腦屏障,克服治療惡性腫瘤的抗藥性問題。
此外,標靶外泌體也可用於治療神經退化疾病,包含帕金森氏症、阿茲海默、腦中風與脊髓損傷、漸凍人等。周德陽指出,截至2023年,全球帕金森氏症治療市場將達59億美元,預估2030年可成長至110億美元,年複合成長率高達6.5%。由於帕金森氏症的致病機轉為中腦幹黑質退化,造成基底核包括尾核與被殼的多巴胺轉運體(DTA)蛋白數量減少,甚至完全消失,「DTA位於神經間隙前神經元上,負責將神經間隙中的多巴胺重新汲取回神經間隙前神經元,此運轉體的功能是否正常工作,就關係著多巴胺的濃度是否能維持平衡。」
中國醫研究團隊發現,薑黃素可減少錯誤蛋白堆積,透過薑黃素外泌體的開發技術,成功開發出具靶向、穩健量產的創新EV藥物載體,可加載藥物、核酸,使其準確治療受損細胞,提升細胞修復與再生之功能,更重要的是,Targeting-EV提供anti-DAT的靶向功效,使得EV成為優異的靶向載體,並使受損細胞吞噬EV後釋放出藥物,進而提高治療效率與適用性。
周德陽認為,外泌體平台是具有龐大潛力的藥物載體平台,可治療癌症與神經退化疾病,值得生醫界大力投資開發,而標靶外泌體的最大優勢是有聚焦功能,可降低藥物劑量,減少正常組織傷害與併發症,唯目前標靶外泌體的大量製造與生產仍須突破,有待有志之士一同來淘金,開啟生技新局的黃金時刻。